2024-05-11 04:11:23 | 思路网
二本三本合后志愿填报建议
二本三本合后志愿填报建议,我国多地采取将本科第二批次与本科第三批次,合并为本科第二批次进行招生录取的方式,还没有实施此政策的省市也将陆续出台类似政策,伴随着此政策的实施,必然会对考生报考院校产生一定的影响,报考的因素也会有所改变。
1、阅读招生简章:
建议考生和家长考生和家长在填报志愿时,一定要认真阅读高校招生章程,尤其是其中的录取规则,因为录取规则是招生章程的核心内容,认真研究政策和院校,分辨好民办、公办、独立学院的区别,还要认真分析分数波动,才能填报出一个好志愿。
2、根据分数确定专业院校:
要根据分数,结合专业初步确定院校范围,逐步缩小范围;确定批次线,也就是说孩子是哪一个批次,是一本还是二本,提前批是否考虑报考;要做好专业排序,因为专业录取有三种方式包括分数优先、专业优先、专业级差,每一种方式策略都不相同;最后要进行很好的权衡,包括是否服从调剂,考虑不考虑中外合作等等,只有这样才能很好的规避填报风险。
3、参照往年分数线:
在判断今年拟填报的二本招生院校或专业录取分时,可参照往年三本省控线来估计这些院校或专业的录取分数,并在此基础上做适当调整,然后与今年自己的高考成绩来进行综合判断。同时,今年在二本省控线上分数处于中段的考生在院校选择上可能会很纠结,因为只有6所院校可以填报,是选择以往意义上的'“二本院校”还是以往意义上的“三本院校”,需要考生和家长认真考量。
4、考虑家庭因素:
要考虑到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过去传统意义上三本院校其学费比较高;而二本院校作为学费还是比较低。考生和家长在院校选择上,还要考虑到家庭的实际经济情况,不要盲目追求,给家庭背上过于沉重经济负担。
考生志愿填报以“院校专业组”为志愿填报单位
2021年起,广东省、福建省、江苏省等省份普通高校招生以“院校专业组”为志愿填报单位,1所院校将拆分若干院校专业组,1个院校专业组即为1个志愿。
据了解,“院校专业组”是高校招生专业的组合,是考生填报志愿和投档录取的基本单位。每所高校可设置一个或多个“院校专业组”,每个“院校专业组”内可包含一个或多个专业,同一高校院校专业组内各专业选考科目必须相同,选考科目要求不同的专业分别设置院校专业组。
此外,各省、各教育厅提醒广大考生,增加选考科目后,考生填报志愿须符合拟报考学校专业的选考科目要求,不符合要求的不能填报。
导语:怎么选择适合自己的好大学呢。又是一年高考时,无数的学子面临人生第一个最重要的时刻,高考、选大学、选专业。选择一所好大学,好专业,是对十年寒窗最好的回馈。
先弄清大学的分类
第一层次,985院校,像清华、北大、复旦、南开等名校。
第二层次,211院校,一本中比较好的大学,像湖南师法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不属于985。
第三层次,一本院校,非985,非211,像上海师范大学、南京邮电大学,湘潭大学等。
第四层次,二般本科,像云南财经大学,厦门理工大学等。
第五层次,三本,一般以学院命名较多,如燕山大学里仁学院、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等。
第六层次,一般是一本或二本大学里的大专专业。
第一志愿很重要
好大学宁愿招第一志愿分数低的,也不会从第二志愿找分数高的来补充,第一志愿要综合考虑,选最喜欢的大学和专业。
平行志愿要拉开档次
高考录取,前一批次的落选,不会影响后一次的正常录取。前一批次录取,就不会被后续批次录取了。本科一般分三个批次,所以第一批次的重点院校,一定要填写。不报白不报,报了不白报!说不定那学校报的人少,降分录取也是经常发生,最好把三个批次都填满,不要浪费掉任何录取的机会。
城市 VS 大学
最好是经济发达、高校众多的城市,如果正好是你喜欢的城市那最理想了。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杭州,都是不错的地方。这里都有每个分数档次的好大学。因为很多大学生毕业后,就留在了那个城市,毕竟待了四年。好的城市就业机会多,好的城市也会让你眼界开阔,收获更多。
大学 VS 专业
如果你的理想就是一定要进某某大学,那就选这个大学,然后选择你想去的专业,分数高的,当然要选好大学、好专业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专业比大学更重要!专业是一辈子的事,大学只有四年。大学给你的光环和作用,可能只有在找工作时体现出来了。
分数的考虑
首先你要看看往年的录取情况,也就是你要报的学校近三年的录取分数线。如果你的分数很高,一定要把你最想去的最好的大学选上,不要担心。有时候选择也是一种运气。别担心不被录取,有平行志愿拉开档次,不用怕。如果你的分数不是名牌大学的那种,那就选择相对好点的,然后关注专业。学校不够好,专业一定要选自己喜欢的。对于分数在一本线,或者二本线上面不多的,最好选择专业服从
如果被你填的大学录取了,但专业不是你想要的怎么办
如果真的很不喜欢,那就选择放弃,复读一年再来,如果不是很讨厌,一般在大一有一次换专业的机会,好好把握。还可以考研的时候,换专业。
误区一:仅以排名论英雄
当下各种机构的大学排名层出不穷,为广大考生和家长评判大学实力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但是需要提醒大家,各类排行榜其实都存在一定的主观因素,在认识大学时,大学排名可以作为了解大学的参考,但不要过分看重。
误区二:仅因位置选大学
很多考生家长在认识和选择大学的时候都会考虑大学的地理位置。一般来说,大家偏爱两种选择:一是青睐大城市,二是喜欢就近择校。
很多考生偏重于选择像北京、上海、广州等这样的大城市,认为这里不仅有优质的教学资源,就业平台也更高;对于报考以上地区相对欠缺优势的考生,家长则希望考生能够就近选择大学,这样离家近可以节省费用。其实,很多中西部地区的大学地理位置可能没有东部地区有优势,但在综合实力上毫不逊色。
误区三:仅以分数定优势
一些考生和家长在选择大学时,往往会陷入“录取分数高的大学更好”的惯性思维中。然而,录取分数高形成的原因既可能是大学的实力强,也有可能是大学所在地理位置更优越,抑或是招生大小年所造成的等。所以,仅以录取分数高低判断大学的“好”和“坏”是不科学的。
维度一
大学的文化底蕴
什么样的大学才是好大学?不同的人因为评判的标准不同,自然会得出不同的答案。已达成共识的是:一流的大学仅有过硬的硬件还不够,还得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等“软实力”,这也是决定大学高度的因素之一。
一所大学其独特的文化底蕴的形成,往往需要经历长久的`时间积淀。同时,从大学的办学历史中,还能了解大学发展脉络、专业学科建设等方面,能为考生了解大学的学科实力提供参考。
维度二
大学的专业实力 思路网
大学的实力不仅通过文化底蕴体现,更通过学科、专业实力来体现。要判断一所大学某些专业实力,可通过几方面的因素来进行。
一是看学校所拥有的国家重点学科数。各学科的重点学科可参考2007年批准国家重点学科建设开设学校名单。
二是看教育部学科排名。目前官方没有对大学进行排名,但对拥有研究生招生资格的一些学科进行了排名,一般5年举行一次,最新公布学科排名时间为2012年。
三是看国家特色专业数。目前已经公布了七批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考生可登陆教育部阳光高考信息平台进行查询。
维度三
大学的科研实力
大学的首要职能就是育人,而育人就需要有强劲的学科实力、科学的培养计划和良好的办学环境,还有科研项目与成果。因此,要想了解一所大学,不妨搜集一些其学科发展、科研建设等方面的数据来作为参考。
维度四
大学的师资力量
良师,不仅能给学生传授专业知识,使他们成为专业领域的人才与专家,其与众不同的修养与气质,也将对正处于人格形成关键时期的大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在选择大学时,学校是否有一批高水平的专家学者、师资力量处于哪个水平等,都是考生和家长参考的重要因素。
第一招:多查
考生和家长可通过高考报考网、阳光高考信息平台、大学官方网站、高考招生权威报刊、公众号等进行资料查询,了解大学招生政策与计划、办学历程和简介、办学定位与目标、办学特色与优势、办学规模和师资、学院与专业特色等。
第二招:多问
除了进行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外,采用直接沟通的方式,比如致电大学招生办、参加各种招生咨询会,通过大学招办工作人员直接对话来了解大学,不仅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家长和考生在报考过程中产生的疑问与困惑也能够得到及时的解答。
第三招:多比
在选择学校时,考生可根据学校的实力和兴趣志向,详细浏览各学校的办学历史、办学特色、办学定位、师资队伍和科研实力等,根据需要选择自己的侧重点,并进行比较和排序,提前确定多所心仪的大学备选。
【导读】上二本大学,专业更重要些。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二本院校无论是综合实力还是知名度上都远不如一本或者重本院校。目前,985、211院校的实力和名气尽人皆知。在参加某企业的双选会时,非985、211院校的学生简历被丢弃一地,由此可见重点大学毕业生在就业时,有一定的优势。
而二本院校的学生,相比较而言就比较尴尬了。特别是现在很多省份,二三本批次合并招生,很多二本院校里边也包含了一定数量的民办院校和独立院校。学校名气不大,在就业时,只能凭本事吃饭。因此,选择一个好专业,对以后的发展大有裨益。
其次:重本院校的学生即使专业不好,但是学校名气大,保研率高,学校学习氛围好。很多学生完全可以凭借考研、保研,来实现第二次蜕变。相对而言,二本院校的学生保研几率低,考研难度有点大,想通过考研改变专业的难度不小。因此,学个好专业是首选。
第三:对于文理科学生而言,不同的学生在选择二本院校时,学校和专业应各有侧重。理工科学生,专业更重要些,就业时的针对性更强些。而文科生,在选择二本院校时,学校的地域、影响力更重要些。
在一个普通院校,教育资源是难以保障的,而且学校本身撑不起就业质量,再从发展角度考虑就更是了。所以能选择好专业就好专业,不然四年后你会后悔你们复读。
文科生要想某得一份比较好的工作,难度要大于理工科学生,所以很多学生通过考研来提升自己的学历,为以后赢得更多的机会,所以学校这个平台比专业更重要些。你说是吗?
以上就是思路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二本三本合后志愿填报建议(高考后怎样选大学),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2023-10-22 19:02:05
2024-03-19 03:42:30
2023-12-24 19:46:37
2023-11-16 15:56:35
2023-08-15 17:21:47
2023-12-10 08:06:00